(来源:每日经济新闻网)17日,央行推出200亿七天期逆回购,中标利率3.30%。不过,7月3日推出的1050亿14天期逆回购和7月10日推出500亿逆回购昨日到期,扣除可对冲的正回购到期量200亿和新推出的200亿逆回购,昨日共有1150亿资金回笼。
数据显示,近期央行逆回购到期资金近4000亿元,规模与调降一次存款准备金率所释放的资金相当。
此外,昨天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,6月外汇占款增长490.85亿元人民币,扣除当月贸易顺差317亿美元和FDI额度120亿美元,当月热钱流出359亿美元。与上月240亿美元相比,再次扩大了单月热钱流出的规模。
在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采访时,分析师普遍对整个流动性持中性偏乐观的态度,并有分析师预计,央行将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。
货币政策维稳不变
虽然从短期来看,本周资金面稍紧,周二SHIBOR隔夜拆借利率为2.64%,相比于一周前的2.3%已经上涨了近30多个基点。但年初同业拆借利率基本维持在4%~5%的高位,截至7月,日均隔夜银行业同业拆放率为2.98%,周二的数据低于平均值,从长期数据来看,现在资金面仍然较宽松。
兴业银行分析师郭草敏表示,虽然逆回购到期量是市场主要能参考的资金面数据,但这并不是影响流动性的唯一因素,加之央行调控的备选工具很多,下一步的动作不一定是下调准备金率,调准不是资金面维稳的唯一手段,逆回购仍然能把量放到很大。
据上述分析师介绍,6月、7月都是银行存款量周期性波动较大的时期,存款准备金在7月有一个缴返的过程。结合昨天央行小规模的200亿逆回购,业内对这个释放数目更加乐观。加之6月新增存款2.86万亿,根据以往释放资金测算,今年7月中旬释放资金将会比较大,初步估计有几千亿,这对于市场流动性将会是一个很好的补充。
另外,央行的逆回购还在继续,虽然昨天逆回购数目较小,但一旦市场出现流动性偏紧,周四可能会加大逆回购放量。此前有观点认为,如6月信贷在8000亿以下央行将会下调准备金率,而高于10000亿则维持现有水平,因6月信贷规模为9198亿,央行下一步的调控手段尚不确定。但维稳的总货币政策不会变,央行也不会过多释放流动以引发系统风险增大。
热钱流出环比加大
7月17日,商务部公布今年1~6月我国商务运行情况。数据显示,6月当月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44家,同比下降16.3%;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0亿美元,同比下降6.9%。
6月外汇占款增长490.85亿元人民币,扣除当月贸易顺差317亿美元和FDI额度120亿美元,当月热钱流出359亿美元。与上月240亿美元相比,再次扩大了单月热钱流出规模。
6月外汇占款较5月的234.31亿元相比有所增长。“外汇占款增长与当月贸易顺差大幅恢复有关,但与去年相比仍然较少,央行仍有必要注入流动性。”国开证券宏观分析师杜征征对记者表示。数据显示,5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2.29亿美元,同比增长0.05%,是中国FDI年内月度同比第一次实现正增长,但6月该数据再次为负。
商务部表示,6月利用外资大幅降低主要受欧债危机反复及美国经济复苏放缓影响,使得外商投资趋于谨慎。尽管上半年利用外资情况不尽如人意,但随着一些重大外商投资项目的资金在下半年陆续到位,预期全年实际使用外资规模有望保持稳定并略有增加。
6月贸易顺差出现大幅增长则使得当月外汇占款增长略超上月,数据显示,全国金融机构6月新增外汇占款为490.85亿元,比上月多增256.53亿元。此外,今年上半年新增外汇占款3026亿元,月均新增504亿元,远低于2009年以来月均2100亿元的平均水平。
“导致外汇占款增速放缓的原因没有改变。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使得资金投资收益率降低,对外资吸引力下降,另外美元指数保持稳定,更多资金出于安全需求回到美元资产中。”杜征征表示,预计年内外汇占款增长都将在低位,并且今年7月至10月是欧债偿付高峰期,或会影响到更多资金回流到境外市场。
流动性施压降准
6月CPI降至2.2%,2季度GDP增速降至7.6%,经济下滑趋势显著,为后续降息和下调准备金率打开了政策空间。
“在今年外汇占款明显少增导致基础货币下降的背景下,央行必需降准来增加货币乘数,保证货币增速平稳增长。”杜征征认为,另一方面来看,外汇占款的减少也增加了央行货币政策的主动性,不必再为了对冲大量增加的外汇占款而被动提高存准率。
“公开市场操作可能不足以缓解长期的流动性紧张,并且随着外汇占款增势的改变,为防止货币环境的收缩,央行需要向市场主动注入人民币流动性,存款准备金率可能面临多次下调。”一位分析人士指出。
到期资金持续萎靡 外汇占款增量大幅下降
分析认为,1430亿元逆回购无碍央行降准
(来源:经济参考报)继上周超过千亿元的逆回购之后,3日,央行再次实施了规模高达1430亿元的两笔逆回购。分析师认为,连续的逆回购动作,旨在缓解5日的准备金缴款压力,并不妨碍7月中下旬可能的降准。
同时,考虑到7月份公开的市场到期资金量仅260亿元,外汇占款的增长情况依旧不容乐观,在下周公布的经济数据前后,央行或将调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.5个百分点。而且,由于外汇占款增量相较去年大幅降低,下半年可能会有3次调降准备金率的可能。
央行3日公告,以利率的招标方式开展逆回购操作,其中,7天期逆回购规模为380亿元,中标利率3.95%,较7天回购定盘利率低22个基点;14天期逆回购规模为1050亿元,中标利率4.10%,较上周的同期操作下降了5个基点。有银行交易员认为,再度实施逆回购操作主要意在缓解银行5日准备金率补缴后造成的资金紧张。
“这次逆回购招标利率低于市场水平,体现了央行降低资金利率意图,但此举并不妨碍7月中下旬可能出现的降准,因为外汇占款持续负增长。”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石磊表示。
WIND的数据显示,7月份至12月份,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分别仅为260亿元、1020亿元、560亿元、390亿元、1020亿元和1180亿元。
同时,外汇的占款也不乐观。市场普遍预期,全年新增外汇占款将从去年的2.8万亿元大幅回落至1.5万亿元。那么,为实现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4%的目标,则要求准备金率继续下调2个百分点。
目前看来,国内的资本流动态势仍有较大压力,一方面在于欧债危机的走势仍未有定论,另一方面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将加大市场的避险情绪,而此时避险货币已非新兴市场货币而是美元。
交通银行预计,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断、资金避险情绪难有明显缓解情况下,预计美元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保持强势。加之受我国贸易顺差收窄、FDI下降、资本流入减缓甚至流出等因素的影响,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继续呈现波动加大、升值放缓甚至贬值的特点。此前,外汇局公布的远期结售汇数据也印证了市场的贬值预期。数据显示,5月远期结售汇逆差53亿美元,创下年初至今新高。
中国银行判断,展望三季度,国际资本流动将主要受希腊局势和政府偿债压力影响。若欧盟、欧洲央行和IMF的救援资金无法及时到位,希腊仍然存在违约风险。届时全球金融体系将面临新一轮的动荡,资本市场的信贷紧缩将再度重演,国际资本流动也将出现大幅波动。新兴市场可能遭遇资本外逃和汇率贬值。
中国银行业协会在3日发布的《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》中预测,存款准备金率还会下调1至3次,每次0.5个百分点。若发生诸如资本大规模撤出、从而影响国内银行体系流动性的严重负面冲击,准备金率也有进一步增加下调次数的可能。
报告分析指出,假设2012年新增外汇占款从2011年的2.8万亿元大幅回落到1.5万亿元,则基础货币增速将从2011年末的21%显著下降到12%左右,为实现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4%的目标,要求货币乘数增长4%至6%左右,则进一步要求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。因此,在已有2次、1个百分点下调的基础上,预计年内还会下调1至3次、每次0.5个百分点。
另一个推动降准的因素则是大幅下滑的二季度经济。主要机构已经纷纷调低了对GDP的预测值,2季度当季同比大多落在7.5%上下。摩根大通甚至将全年GDP增长率下调至7.7%。有关数据将在下周陆续公布。根据央行过去降准的规律,不排除在数据公布前宣布降准、在7月17日逆回购到期前后实际执行的可能。
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,考虑到经济下行已经开始对就业产生影响,决策层应该加紧采取更为宽松的政策刺激内需、稳定就业。通胀的迅速下滑为政策操作创造了足够的空间,存款准备金率的再次下调将指日可待。他认为,决策层有充足政策储备来稳增长。除了货币政策工具,包括给予税收优惠、扩大支出的财政政策和放松管制、鼓励私人投资的政策,都将在刺激内需方面扮演至少同等重要的角色。只是需要时间使这些措施的作用逐步发挥。 |